五千元電子贖罪券
文:薯伯伯
當現金支付的人成為異類,這就是警號。
一,我有朋友在中國經營商店,有客人以現金消費。朋友說開店以來,只有一個人要求以現金支付,但他實在沒有找贖,乾脆免單。
二,我另有朋友在中國旅遊區,吃麵時堅持以現金支付,店家埋怨,搞了半天,最後換了些輔幣找贖,但對於我朋友使用現金支付,則頗有微言。
曾幾何時,我也很喜歡電子消費,甚至認為這是先進的表現。但現經歷了那麼多事情,我現在的想法不一樣了。我認為香港在現金與非現金支付之間,已經取得了最完美的平衡。完美的平衡,不是指各方面都取得完美,反而是取其中庸之道,電子支付盛行但不是唯一,現金支付盛行亦不是唯一。
在香港,即使你消費數萬元,使用現金,別人也不會翻白眼。同樣在香港,即使只是買一罐可樂,使用非現金,例如信用卡、八達通等、乜 Pay 物寶,也是常見操作。維持這種平衡,已經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。如果有一天,電子支付成為唯一的支付方法,將對香港人的民權有更大的侵害。
我對電子支付不抗拒,我抗拒的是只能使用電子支付。所以面對「五千元電子消費券」,我自己肯定會要,不會浪費,用來支持我想支持的產業,又能買得自己心頭好,何樂而不為?但要注意的是,這不是一般的「電子券」,全名應稱之為「五千元電子贖罪券」。
政府要贖罪的原因,正是因為當初他們抗疫不力,弄得香港經濟如斯田地,失業率持續高企,最令人難以接受,並多次傳出習主席不滿林鄭的抗疫應對,讓習總擔憂。萬一因此而血壓高了,叫香港人情何以堪?
回想 2020 年疫症爆發初期,醫護罷工要求封關,月薪 45 萬的政府高官卻一面不屑,說甚麼「極端手段威迫政府不會得逞」。後來全城熱搶口罩,高官卻漠視科學實證,還好意思說「戴咗都要除落嚟」。正是這種不虛心、不科學、不認真的抗疫態度,直接導致疫情持續一年而未能消散。
現在發放的「五千元電子贖罪券」,不是施恩,而是贖罪。香港人憑著自己的苦難而取得這五千元(雖然不知何日發放),為何不要?只是希望各位用完之後,要謹記在使用非現金的方式時,應該同時保留現金支付的渠道,不要全面一刀切地投入電子支付的平台。
否則最終受害的,將是香港人。
圖:摩星嶺日落
🚥 【 Signal 及虛擬號碼相關文章】 https://www.patreon.com/posts/47057020
🔑 【資訊保安文章整理,超務實長清單】 https://www.patreon.com/posts/46192115
▶️ 請訂閱 Patreon 頻道,支持不受干預的獨立創作及評論 | www.patreon.com/pazu